首页 > 资讯 > > 内容

《三体》真人版和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不一样之处在于够硬核 环球热闻

发表时间:2023-02-09 14:01:49 来源:邑人电影院

本文作者: 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相关资料图)

相对于不让原著粉满意的《三体动画版》,能上央视播出的真人电视剧版《三体》的口碑要好的多的多。

但网上的口碑是一回事。粉丝的观感嘛,又是另一回事。

考虑到本号粉丝们的需要,还是要解惑一下,这其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偏差的。

毕竟,熟悉并完全忠于原著的原著党,还是凤毛麟角的少数派。

多数的看热闹吃瓜群众,非常不理解以下问题。

明明在视觉效果观感上,《三体动画版》要秒杀《三体》。这点从网传的投资也能看出,据说《三体动画版》花了2亿还是多少,只整了区区15集,而长达30集的真人版《三体》电视剧据说只花了8000w。

而且在吃瓜群众的观感上,《三体动画版》在视觉效果上要好的多,追车戏精彩刺激,人物建模也漂亮,尤其是一开始和罗辑有鱼水之欢的女龙套,因为是数字人建模的原因,皮肤吹弹可破,身材美轮美奂。场景设计也好,虽然好莱坞味太浓,但看起来未来感十足的都市,有这一种美国口味的科幻感。

而真人版《三体》,真实的北京胡同,真实的街景,看起来和《隐秘的角落》拉不开时代差距的时空表现。怎么看都像再拍现在的中国。

国味是肯定足足的了,是没有好莱坞味了。但很多人觉得,科幻味也没了。

就像上期我们探讨的那样,很多人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严重,觉得科幻味就是未来感,就是样子货,就是要像《银河护卫队》一样,外表光鲜就够了。

像《星际穿越》这种内核硬的要死的片子都能嫌弃外表不够艳丽。

更别提《三体》这种看起来就像发生在现在,一点未来感都没有的玩意了。

而且重要的是,这种表面功夫,《三体动画版》做的还可以。更重要的是,他俩居然还有一个主角。

那就是史强。当然汪淼在动画版第一部里短暂出现了一下,但史强是两部《三体》里共用的角色。

明白我的意思吗?同一个角色,虽然一个是于和伟演的,另一个怎么看都是按马东锡的样子捏的。但他们都是史强,而且是同一个时空的史强。这两个角色所处的时空也就相差一两年而已。

但两部作品所创造的世界,理论上应该是同一个时空的世界,也就是史强大概四五十岁的世界,但两者给的观感确实截然不同的。

《三体动画版》就是按照好莱坞的那一套,打造的虚幻科幻世界。

而《三体》剧版,给的则是现实的世界。这不代表《三体》就不够科幻。

事实上,哪怕是科幻感的营造上,三体剧版也足够硬核。

最典型的就是剧中虚拟的良厢例子加速器饰演中心的场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个场景就足够科幻。

为什么说他硬呢?

因为,这个科幻感十足的场景,是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取的景。

人家是实拍的!

是实拍的。

不是只有克里斯托弗·诺兰会玩实拍狂魔的游戏。

我们其实也能做到的。

我们再对比一下《三体动画版》里那个虚构的未来都市,你觉得哪个更酷,更硬呢?

不可否认,动画版的好莱坞式虚拟未来可能要更扎眼一些。

实拍的电子加速实验室,那种真实存在的厚重工业之美,是需要门槛来欣赏的。

它所具有的,是厚重的工业感,踏实里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夯实的未来美感。那种正在实现的美感。

更加欣赏谁?那要见仁见智。

我丝毫不觉得他们谁更强,我讨厌的,是动画版里导演犯的那些低级错误,而不是美术,场景,和技术团队的工作。两部作品的美感我觉得都是合格的。

我不喜欢的只是导演的那些低级逻辑错误,比如上集提到的明明很赶时间的追车戏,中间强行浪费时间等红灯?这不合逻辑,为了装逼而装逼。

剧版《三体》就没有这方面的错误,而且还表现得很好。

比如杨冬的粒子对撞实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它用了一场台球,就说的明明白白。

这场戏拍的太好了,还遵守了基本的变格派推理手法,一些太直白的东西直接做了留白,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

这里我就直接把留白的地方剧透了,跟老人孩子看的时候你们可以直接按我的说法来解释。

达到装逼效果。

丁仪和汪淼一共打了五场球,五场都打进了,这表示实验成功。

但如果实验失败了呢?怎么失败呢?如果按照合理的逻辑解释,失败的可能性很多,比如,杆子没打中球,球没动。

或者,打中了球,但打偏了,球没进洞。甚至“直线”飞出了场外。

这都是我们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可以总结失败经验教训的,可以通过更改实验条件改正的错误。

但实际情况,就像丁仪在片中说的那样,球打中了,但飞了起来,飞的却不是符合牛顿力学的直线,而是七拐八扭的,速度不是匀速,时快时慢。甚至飞出了太阳系。

总之,不符合物理定律,根本没办法总结错误经验,根本没办法改正。

这就是现代物理学所遭遇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瓶颈。

是最最经典的物理“测不准”定律。

是爱因斯坦一辈子都在论证争取的“上帝不掷骰子”。

是现代物理学客观存在的谬论危机。

这么复杂的科学概念,用简单的一场台球的戏份就跟你说清楚了。

这就很牛逼了。

这也是《三体》原著之所以被称为硬科幻,虽然他描写的就是现在的戏份,但却足够硬,硬到能获得雨果奖的原因。

很多吃瓜群众去看了剧版三体都觉得没有科幻味,反而像个悬疑推理电视剧。

事实上原著就是这样。真人电视剧版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足够尊重原著。

而原著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悬疑推理。

当今物理界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遇到了瓶颈,宏观层面,你打个台球,球是尊重牛顿定律可以匀速直线运动的,所以你可以观测它,然后预测它。

但微观层面,原子核旁边的电子和质子确实无序的,他就这样像胡乱闪烁一样随机的出现又随机的消失,而不是我们想象的也围着原子核转。

而且还有各种各样小白看起来奇葩的故事。

剧中史强就很不解“薛定谔的猫”是什么含义,为什么猫处在死和没死之间的叠加态,为什么你不观测它,它就是叠加态,你一观测它就“坍缩”了。

这些东西都是现实存在的物理难题,总结成一句人话,就是不能观测,测不准,随机的。所以才被总结为,上帝在掷骰子。

爱因斯坦一辈子都在反对这点,他旗帜鲜明的提出,“上帝不掷骰子”。

但就在去年,物理届在量子力学上取的突破进展,却离“上帝在掷骰子”更近了一步。

更别提还有更复杂的“量子纠缠”了。

这就是目前人类在微观物理层面所遇到的瓶颈。

100年前,在爱因斯坦成名前,科学界就说物理的大厦已经筑成,后面的发展只是对他的小修小补。那是宏观物理学的大成,但是爱因斯坦们成功把物理学带进了微观世界。目前,就卡在了各种测不准,叠加态,量子纠缠上,这是最前沿,最科学的难题。

而刘慈欣,在《三体》里给出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答案。

来自大刘自己的答案。

这才是《三体》最硬的地方。

并不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这是烂大街的话题。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三体》第一部的结局,三体人都没到的原因。因为外星人入侵并不是什么主线。

它甚至都不重要,只是个背景而已。

刘慈欣的答案,就是质子。一个被二维展开后,经过编写的,可以被控制的质子。

因为质子的无序,速度时间对于它来说毫无意义,人类的各种微观层面的物理探索在它的干扰下都会得到“测不准”的结果,也就锁死了人类在科学层面的探索。这就是三体版的“锁死科技”。

这也是为啥开头几集汪淼会看到所谓“幽灵倒计时”的原因,甚至动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背景辐射,都看到了宇宙闪烁。

宇宙不是真的闪烁了,只是他们的观测被质子干扰了。

汪淼看到了幽灵倒计时,不是世界上真的出现了什么物质层面的倒计时,只是智子把这些光影信号直接投射到他的视网膜上而已。

这样,在现实世界的物理学上真实存在的那么多难题,那么多微观物理学上概念谬论。被大刘用推理小说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科不科学?不知道,那是科学家需要证实的事情。

但在文学层面,他是符合逻辑,可以自圆其说的。

这是《三体》最硬,最牛逼的地方。

就只有这些吗?

当然不止!

就像电视剧版《三体》里,推理元素不止这点内容一样。

当年大伙读原著的时候,导致看不下去的最大障碍就是“三体游戏”。

这也是全书中国味道最浓的地方。各种“秦始皇”“周文王”乱入,游戏剧情却灰暗,无序,处处存在着毁灭。

原著这几段真的老难啃了。电视剧影像化后可能会好一些。毕竟我还没追到这一段。但那场台球的戏份让我对编导有信心。

这几段三体游戏的剧情实际上就是在暗示真实的三体世界,在三个太阳的无序运动下,地狱般的场景,和不得不殖民寻找出路的理由。

具体是什么地狱的场景各位去翻原著,或者看剧吧。

总之,将一个地狱般的世界,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各种线索,让读者自行推理,并积累和代入情感,是很高端的手法。

《三体》的原著就是这么一部悬疑推理小说。因此电视剧拍成这样是终于原著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是只有美国式的满屏特效的战争或者超级英雄,战甲乱飞才叫科幻。

你看好莱坞不是也依照现有科技拍过《地心引力》么,当然好像不是美国人拍的。

总之,《三体》和那种传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不一样。

它足够硬核。

《三体》原著最强大的地方,在于他的结局,尽管被锁死科技,看上去人类的前途充满灰暗,但《三体1》还是给了一个阳光的结局的。

而且这个结局也需要稍微推理一下,才知道他暗示了一个人类取的胜利的大可能。

珍惜他吧!

因为这个阳光美好的可能,是《三体1》的最佳结局。是个Happy end。

后面的《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放弃了这种可能。

那才叫真的背脊发凉。

因为涉及剧透,咱不聊了。如果有缘的话,大家进影迷群探讨吧!

最后,说个话题,最近网上骂《三体》的不少,有个大V的观点最奇葩,说科学家们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内心没那么脆弱,实验失败了自杀算怎么回事呢。

理念崩坏就足以让科学家死亡了?不至于吧。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刘慈欣在他的大作《朝闻道》里也写了一群这种为了科学理念而甘愿付出生命的科学家。但那只是一篇短文。并不代表刘慈欣就铁了心要创造一群非要为了理想而赴死的人。

人心,没有这么轴。

有时候,有些事,有社会学的味道。有宣传口径的事例。大伙儿都懂。但你不能揪着不放。

其实这事在社会层面可以解释的,比如杨冬,做为国家粒子对撞实验的负责人。负责强子对撞机,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粒子对撞是个什么概念。觉得不就是一台机器么?能有多大,很多人想象的机器也就是医院里那些医疗器械,比如核磁共振机器,伽马刀,然后放大想象一下,有几平米大吧。

但粒子对撞机可不是这个概念,想象一下,粒子对撞实验,那是从北京挖个大地道去河北,然后在地道里铺上《三体》里实拍的那种机器,一直铺满,几百公里,让粒子在里面穿梭,对撞一下。

想象一下这个工程量。想象一下维护这个工程量的技术人员,后勤人员,还有其他人员。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如果你做的这一切都是空虚,物理学不存在。你将面临什么责任?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怎么样?

所以说这么说的大V显然就是个没干过大工程的纯文科生键盘侠,根本没法理解一个大项目负责人的压力。觉得理想破灭算啥,拍拍屁股的事情。

重点是,大刘还不能这么写。宣传做过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个话题是上不了台面的,如果可以用理想破灭来代替,为什么不呢?

当年读原著的时候,我们就看懂这个不能说破的道理。没想到居然现实中还真的有人中招了。

这和剧中史强一样,对于这些站在工程最高点的科学负责人,有这阶级代差的不理解。

挺有趣的!

这种现实和原著以及电视剧之间的奇妙联动,或者说作品对于现实社会的奇妙“预言”。

原著里还有很多。当然那基本上都是《黑暗森林》的剧情了。

不涉及《三体1》的内容。所以这里就不展开了。

祝大家观影愉快,新年快乐!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