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 内容

心安之处便是“家”——深圳水尾村见闻

发表时间:2022-02-15 17:19:03 来源:

  新春走基层丨心安之处便是“家”——深圳水尾村见闻

  新华社深圳2月14日电 题:心安之处便是“家”——深圳水尾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周科、孙飞

  城市尚在熟睡,水尾已经醒来。

  2月12日,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水尾村居民在陈用发开的左撇子肠粉店买早餐。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熬粥、煮豆浆、做肠粉……正月十二凌晨3点,租住在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水尾村的湖南人陈用发开启新一年工作,他经营的左撇子肠粉店即将迎来新春第一波客人。

  楼上居住、楼下工作,是水尾村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模式。但让陈用发感到最踏实的,是女儿进入附近的牛栏前学校读书了。“没有户口也能上学,政府每年还有学位补贴。”他告诉记者,一家人还签约了家庭医生,看病非常方便。

  倒米浆、打蛋液、淋调料,即使只用左手,陈用发依然准确麻利、动作一气呵成。

  1999年,陈用发闯荡深圳,在一家来料加工厂打工。不幸的是,一个赶工的晚上,他的右臂不小心被卷进机器,19岁的他失去一只胳膊。因为右臂截肢,所有工作只能靠左手完成。

  2月12日,在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水尾村左撇子肠粉店,陈用发在制作肠粉。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当时只想逃离。”陈用发回忆说,那些年吃饭拿双筷子都发抖。后来在社工机构和律师的帮助下,他逐渐走出阴影,并通过学习不断增长知识。2009年,他来到水尾村做早餐,从最初推着车卖豆浆,到后来租个门面做肠粉,一干就是十几年。

  从一个人的“至暗时刻”到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陈用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份肠粉在他手中制作平均用时不到1分钟。新春开业前,他特意购置了一批新碗筷,换上了新招牌,把早餐店装扮一新。“新春要有新气象,心安之处便是‘家’。”他笑着说。

  如今在水尾村,对于租住在这里的数万名外来人员而言,“家”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接纳,更是内心的那份安宁。

  这是2月11日拍摄的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水尾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坐在仅有20平方米的门店,“85后”潮汕人陈海有一边喝茶,一边拓展新的业务。他在这里从事手机、电脑维修已有14年。从只身一人到五口之家,水尾村带给他的意义不只是落脚点,更见证了他和家人的奋斗、成长。

  “没想过能在这里住那么久,周边的一切都很熟悉,越来越像自己的家了。”陈海有说,妻子帮着看店,他在外面跑业务,“如今,孩子都在附近上学了,老大还进了公立初中,生活有压力但更有动力。”

  “60后”的江西人胡月英和丈夫在水尾村做麻辣烫,老两口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迎来第三代孙子辈。“孙子就在附近上幼儿园,每天都能见面。”胡月英说,以前儿子在老家留守,只能等过年回家才能见上一次,“一年到头,过的是‘人在城里心在老家’的生活。”

  如今,她的儿子在深圳上班、成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春节再也不用奔波回老家了。

  “村还是那个村,但生活大变样咯。”胡月英说。

  记者了解到,龙华区近年采取“物业托管+统租运营+综合整治”的方式推进水尾村等城中村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伴随环境改善的还有交通便利。闲暇之余,陈用发喜欢乘坐四通八达的地铁到处逛逛。他说:“这里能让我一直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内心也更强大。”

  偌大的深圳特区,藏着无数个陈用发,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踏实书写梦想和人生。

【编辑:黄钰涵】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